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,近年来,苗集镇深入开展“1+N”末梢宣讲,探索领导班子带头、“五老”队伍带动、优秀党员示范、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“六进”理论讲学路径,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,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。
一、提高站位定主题,明确“讲什么”。一是以政治强引领。通过把握大局大势大事和群众身边实事,深入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强化和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和积极性,切实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,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。二是以法治强保障。培养“法律明白人”,积极宣讲普及法律法规知识,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,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,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、引领、推动和保障作用,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力。三是以德治强教化。把培育文明村居、文明家庭,选树宣传道德模范和践行移风易俗作为德治教化的重要内容,引导群众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,着力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育作用,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内力。
二、开门纳贤建队伍,明确“谁来讲”。一是建立“1+N”宣讲组织架构。“1”是在镇级层面成立“苗集理论宣讲团”,“N”是吸纳社会层面宣讲人员,双层架构为宣讲取得实效打下坚实基础。二是打造“接地气”宣讲队伍。重点抽调镇村干部、教师、医生、乡贤、种养大户、知名人士等精兵强将,发动“五老”志愿者、青年志愿队、党员志愿者、巾帼志愿者等志愿者群体参与,组建了7支共1000余人的覆盖全面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宣讲队伍。三是培养“全能型”宣讲队伍。依托镇党校学习平台,采取分类培训、重点培养办法,让宣讲团成员先学一步、多学一点、学深一些,着力打造一支懂理论、知群众的“全能型”宣讲队伍。
三、整合资源搭平台,明确“怎么讲”。一是“面对面”宣讲。依托全镇12个村60个乡风文明宣讲站,结合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,把讲台搬到村居院落、田间地头,运用通俗易懂的“家乡话”“口头语”“顺口溜”,让群众听得懂、记得牢。在学校搭建“小手拉大手”社会实践平台,先后组织开展“我劝爸妈回家来、共建美丽新苗集”“坚定不移听党话,砥砺奋进新征程”等全民教育活动。在机关开设乡镇“干部大讲堂”,利用周一、周四干部例会,每周四干部“夜学”,对镇村干部进行政治理论、政策法规宣讲教育,推动党员干部提升基层工作能力。二是“新媒体”宣讲。充分运用好“四个喇叭”资源,实现村头喇叭天天讲、手持喇叭庄庄讲、车载喇叭巡回讲、网络喇叭随时讲,实现宣讲零距离。利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开展“微课堂”“微宣讲”,引导干群自主学、时时学。组建“王小五大喇叭”工作室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、直播等媒介,发布抖音视频数百条、原创广播近百条、召开广播会960多场,及时传播新思想、解读新政策、倡导新风尚、回应新关切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发布累计点击量达“1亿+”,年均受众超2000多万人次,成功打造了本地宣讲特色品牌。三是“艺术化”宣讲。积极利用本土文化资源,组建民间艺术团,打造“乡村大舞台”,通过广场舞、故事会、快板词、大鼓书、淮河琴书等形式,化讲为演、变说为唱,将惠民政策、法律法规、乡风文明融入鲜活的文艺作品中,营造浓厚的宣讲文化氛围。